自1844年以来,奔富(Penfolds) 始终坚守实验、好奇心与对品质毫不妥协的精神。今年,奔富首席酿酒师彼得·嘉高(Peter Gago)再度携全新艺术臻品而来,一款融合多元酿酒文化、跨越南北半球与时间维度的匠心巨作.
奔富的传奇始于1844年,彼时,克里斯多夫·奔富医生与他的妻子玛丽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郊外的玛格尔购置了一处新居,并亲手种下了第一株葡萄藤,为日后辉煌的酿酒事业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奔富初创的岁月中,加强型葡萄酒作为其主打产品,恰如其分地契合了当时澳大利亚葡萄酒爱好者的口味与期待。然而,这一传统格局在20世纪50年代被彻底重塑。奔富首任首席酿酒师马克斯·舒伯特(Max Schubert)在其法国波尔多之行中,深受法国酒庄风格的启发,潜心学习波尔多葡萄酒的陈年潜力与混酿工艺。回国后,他大胆尝试以南澳大利亚设拉子(Shiraz)为主进行混酿,创造了兼具力量与复杂度的佳酿——葛兰许(Grange)。这款酒以其独特风味与卓越陈年潜力,在全球葡萄酒界独树一帜,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它不仅重新定义了奔富的酿酒哲学,更开创了一种标志性的澳大利亚葡萄酒风格。
自那时起,奔富始终秉持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拓展人们对葡萄酒可能性的想象边界。正是这份远见与勇气,孕育出如雅塔娜(Yattarna)与Bin 707等享誉全球的佳酿,也推动着奔富在全球范围内拓展酿酒版图。如今,奔富的佳酿不仅诞生于澳大利亚本土,更在美国加州、法国与中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延续着跨越国界的酿造传奇。
今年,葛兰许又有了新的故事。一款大胆且独特的酿造艺术品——2021年份Grange La Chapelle葛兰许小教堂惊艳问世。这款混酿葡萄酒糅合了法国悠久的葡萄酒传统和澳大利亚酿造工艺的创新精神。La Chapelle小教堂首席酿酒师与奔富首席酿酒师彼得·嘉高(Peter Gago)之间的长期友谊促成了这次合作,他们两者皆认为,经过多次交流商议,携手合作酿造一款别开生面的葡萄酒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此次合作创造了一款纯粹且和谐的单一葡萄品种表达,在芳香和结构上的潜力淋漓尽现——跨越地理、土壤与酿酒文化的界限,优雅交融。50%来自法国埃米塔日陡峭山坡上的La Chapelle小教堂葡萄园的西拉;另外50%选用南澳大利亚为酿造葛兰许而甄选的多产区的设拉子,更包含了许多来自19世纪老藤的果实。这款酒结合了法国西拉和澳大利亚设拉子的特质,两者是同一品种的两个变奏,已从各自的风土中演变成旗帜鲜明的风格。它不仅尊重其血脉传承,更大胆创新,以两款传奇旗舰酒为基石,成就一款前所未有的巅峰之作。
Noblesse对话
奔富首席酿酒师Peter Gago
在2021年份Grange La Chapelle葛兰许小教堂于中国发布之际,Noblesse对奔富首席酿酒师彼得·嘉高(Peter Gago)进行了专访。奔富与法国产区的渊源由来已久,从麦克斯·舒伯特的波尔多之旅,到首款法国产区试验酒款FWT 585,再到这次Grange La Chapelle葛兰许小教堂的上市,可否与我们分享奔富在法国产区的探索,以及本次新品上市背后的故事?
实际上,自今年二月我们在法国泰恩埃米塔日首次发布以来,市场反响热烈,业内广泛讨论“西拉”和“设拉子”这两个名称。它们共同代表了一个品种的双重命名,提升了该品种的整体形象。
当我们提到“西拉”时,它指的是法国埃米塔日陡峭山坡的La Chapelle小教堂,仿佛进入圣地一般,令人肃然起敬。这种神圣感不仅源于历史上的十字军经过此地,更源于它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当提及法国的“西拉”,人们自然联想到那里的山丘。有趣的是,源自该地区的葡萄品种后来传入澳大利亚。如今我们又将这些设拉子带回法国,形成一种文化上的联系与循环。这种回归,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从马克斯·舒伯特到FWT 585,我们与法国葡萄酒酿造之间一直保持着深厚的联系。
令人振奋的是,这种融合是平等的、积极的、五五分的协作典范。它不是单纯的“葛兰许”,也不等同于“小教堂”,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等拥有、对等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正是本次合作Grange La Chapelle葛兰许小教堂的迷人之处。
另一项重要细节是,虽然酒液源自法国,但由于当地法规限制,我们无法在法国境内进行调配。因此,我们必须将法国的葡萄原料运往澳大利亚,在那里与我们的酒液共同陈酿、融合于橡木桶中,最终在澳大利亚完成调配。这款酒在橡木桶中陈酿成熟,如同翱翔天际的飞机,而非仅如量筒般静态地沉于底部。它是一种动态的融合,一种艺术的升华。当轻轻摇晃瓶身,那酒液仿佛在低语“葛兰许·小教堂”,又似“小教堂·葛兰许”,彼此交融,难分彼此。正因如此,我们敢于宣称:它是一种全新的存在,一种前所未有的风味交响。值得一提的是,若细观其包装,便会发现其设计完全采用可持续材料打造,呈现出一种纯净而优雅的环保美学,十分让人惊喜。
您自1989年加入奔富酿酒团队以来,迄今已经36年,自2002年担任奔富首席酿酒师迄今也已经23年,在您眼中,奔富是一个怎样的品牌?
我心目中的奔富,是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存在。你只须轻启一瓶,便能体会其中真谛。换言之,从理念层面而言,我们或许可以更宏大一些,但始终秉持小而精的匠心精神,每一瓶酒,都是手工雕琢的艺术品,对我们而言,这正是品牌的核心价值。
在产品结构上,它如同一座金字塔:顶端是象征荣耀的葛兰许与特别珍藏系列;往下,则是我们不断优化、提升的中端产品线。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构建方式,我们尊重每一款酒的独特定位。我们希望奔富能够延续这一传统,持续超越消费者的期待,将我们的理念贯穿始终。
在我任职期间,我见证了产品线的逐步扩展,也目睹了一些酒款因市场变迁与全球口味的演进而悄然退出舞台。我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进化”。但正如奔富的风格,奔富始终坚守自己的酿酒哲学。我们依靠的是风格模板,而非机械公式,而这些模板,是可以不断精炼与提升的。
下一个重点,是我们始终坚持的一种酿酒理念:不因潮流而改变风格,只为精益求精。放眼世界其他地区,许多酒庄正在改变,以迎合所谓“当代风格”的趋势。我愿意相信,如今我们能酿造出更出色的酒款,因为我们拥有更先进的酿造技术、更精细的栽培工艺,以及更成熟的酿酒理念。但无论工艺如何进步,风格始终如一,这是我们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品质的坚守。
您既是奔富的首席酿酒师,同时还积极投入品牌宣传和葡萄酒教育的工作中,并撰写了多部著作,介绍奔富酒庄与所有酒款的工具书——新版《酒道酬心(Rewards of Patience)》也即将发布。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工作和它赋予您的乐趣和激情吗?
我常常说,我首先是一个葡萄酒爱好者,其次才是收藏者,最后才是酿酒师。我并非出身于酿酒世家,而是从零开始,凭借兴趣自学入门。最初,它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爱好,你知道,我曾经是化学和数学老师;渐渐地,这份热爱演变为痴迷,于是我决定转换职业方向,完成了应用科学(酿酒学)学士学位,成为一名葡萄酒酿酒师。这是一条自然而真实的道路,并非出于某种突如其来的顿悟,也不是被外界潮流所裹挟。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旅程。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亲手倒上一杯佳酿,与亲朋好友共饮、交流、分享故事更让我愉悦的事了。教育他人、传递葡萄酒的知识与文化,也让我感到无比满足。试想,从藤上结出的小小葡萄开始,我们便已踏上一段奇妙旅程——农业让我们发现自然的馈赠,而当果实进入酒庄,我们又化身为酿造者与装瓶者,成为这一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谈论葡萄酒,不仅是在谈论一种饮品,更是在参与一个美妙、有机、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完整生态系统。这是一份纯粹而优雅的事业,值得被更广泛地传播与理解。当我独自一人时,会静下心来祈祷,感恩这份与酒相伴的人生。
其次,葡萄酒收藏本身也极具魅力,它不仅是一种投资,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我作为酿酒师的核心职责——酿造出打动人心的葡萄酒。这是我工作的根基,也是我最深沉的热爱所在。
如今,葡萄酒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走进了更广阔人群的生活。多年来,我与帕特里克·艾兰(Dr. Patrick Iland)博士携手合作,共同撰写了五部关于葡萄酒的著作,旨在揭开葡萄酒的神秘面纱,让每一位普通人都能理解其文化与生活方式,愿读者能细细品读《酒道酬心(Rewards of Patience)》,尽享葡萄酒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