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Dexelance Villa设计首秀——Turri携手Marco Acerbis发布全新家具臻品

Dexelance Villa设计首秀——Turri携手Marco Acerbis发布全新家具臻品

七月 17, 2025

今年,意大利奢华家具品牌Turri迎来了百年华诞。值此百年庆典之际,Turri在华合作伙伴Magifil展厅特别打造了一座艺术装置空间——该空间位于前不久刚揭幕的地处上海市中心的Dexelance Villa的一层,倾情呈现品牌最新的风格演进与设计突破。并通过高端私宅项目的深度合作——既提供成品家具,又量身定制解决方案——Turri纯正的意大利工艺与美积美(Magifil)本土化定制设计服务能力相得益彰,最终打造出符合中国市场国际生活品味的高端家居臻品。

在Dexelance Villa这座典雅别墅的精致氛围中,享誉世界的建筑师兼设计师Marco Acerbis 精心设计的家具臻选系列,也迎来了全球首秀。这位荣获第十八届金圆规奖的建筑师兼设计师,作品被维特拉设计博物馆永久收藏,多次斩获红点设计大奖、优良设计奖。

此次展陈的动线以Marco Acerbis设计的Kenobi餐桌与Lynn餐椅开启,诠释形式优雅与实用功能的平衡,继而呈现以最新Joel系列打造的客厅空间,主打沙发与配套茶几组合。最终以同系列精心设计的卧室场景压轴,为新系列的展示画上圆满句点。

NOBLESSE藉由本次契机,专访了兼具当代与国际美学视野的设计师Marco Acerbis。

Q&A

 

Turri堪称高端"意大利制造"的典范,今年,正是品牌成立一百周年。在您看来,是什么让Turri成为一个独具魅力与底蕴的品牌? 

Turri之所以成为令人瞩目的品牌,首先便在于它跨越世纪的百年历程。一个品牌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屹立百年,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成就。能够真正历经百载而不衰的企业屈指可数,而Turri正是其中之一。这不仅赋予了它品牌的光环,更彰显了其深厚的历史积淀。此外,Turri亦是一家持续多年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企业。 

这种能力尤为珍贵,因为唯有不断适应时代变迁,并主动参与变革,才能真正抵御岁月带来的种种挑战。我认为,这也正是Turri展现出来的企业智慧与远见。在风格上,Turri同样懂得与时俱进,在回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又始终保持着前瞻性的视野。如此一来,当潮流真正到来之时,Turri早已为迎接下一个风尚做好准备。

 

您能否分享一下与Turri合作的故事?

这段合作故事其实并不冗长。我们最初是通过一位共同的朋友结识的。当我了解到这个项目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因为Turri是一家敢于开拓创新、勇于迈向全新方向的企业。这次合作非常顺利且富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归功于Turri卓越的工艺实力和对设计理念精准而深刻的诠释能力。他们能够将我的草图转化为极具生命力的产品,这种转化力令人赞叹。

 

您能否谈谈这次您设计的Joel系列?是什么激发了您的设计灵感?

谈到Joel系列,它是基于一个全新的创意理念而诞生的——我们希望打造一种能“说话”的产品,让家具与人建立情感连接。人们应当以一种更具情感共鸣和空间感知的方式去体验这些作品。

这一系列的设计线条极为简洁,但在视觉体积上做了微妙的放大处理,尤其是前部轮廓,仿佛在向你张开双臂,沙发与床的设计亦是如此。它们营造出一种先于实际触感的视觉舒适氛围,让人一眼便产生亲近感,进而愿意坐下、放松、沉浸其中。这不仅仅是材料或饰面处理的精妙,而是整体构想的完整呈现。最初的灵感更像是雕塑艺术——是体积在诉说,是形态在表达。当你看到它们,你会自然地将自己与之联系起来,产生某种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我也很幸运,曾有机会游历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我于1994年首次来到中国。正因如此,我对亚洲文化有着长期而深入的了解。这片土地始终是我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尽管这种影响并非体现在显性的风格之上,而更多是一种内在的情感触动与精神共鸣。

作为一名建筑师,我自然希望所创造的事物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建筑如此,若你倾注心血设计一座楼宇,定然不愿它在短短十年内便被拆除——即便现实有时残酷,但那样的结局无疑是对时间与资源的巨大浪费。

正因如此,我也将这种理念融入到工业设计之中。我希望人们不仅能在视觉上欣赏我的作品,更能从情感深处与其产生共鸣,甚至可以说,与它们建立一种近乎“爱”的联结。

这些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产品,终将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与我们共同承载记忆。一张沙发不再只是沙发,它可能是你曾在此接到一通温暖电话的地方,也可能是你静静阅读、放松身心的港湾。对我而言,这种情感的连接至关重要。

因此,我的职责便是创造出能引发共鸣的设计——让你愿意将其带入家中,用心感受,并真正接纳为生活的一部分。至于你如何诠释它、使用它,我都欣然接受。因为当产品进入你的生活,我的创作便已告一段落;而接下来的故事,将由你亲手赋予新的生命。这,就是设计的意义。

 

请问Joel系列与您之前的作品有何不同?

每一个系列都自有其独特之处,因为随着时间流转,我们自身也在不断变化。我们所见、所感皆有所不同——这不仅关乎商业趋势,更是生活本身的演变。你看待世界的角度在变,甚至你关注的对象也在变。而每一位客户亦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因此,我们必须顺应这种流动的节奏。

这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在某个特定时刻,你投入其中、参与其中,但河水从未停歇。当你再次回望时,那已不再是同一条河流——它已然改变。设计亦是如此,一切都在流动,一切都在演化,并最终映射在你的创作之中。

与此同时,你也在这段旅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非意味着过去你不懂如何创作,而是你学会了以新的方式去理解人、接触人,看到他们对你过往作品的真实反馈。这些经历激发你的思维,孕育出新的灵感与概念,于是你又一次启程——重新出发,周而复始。

 

您在描述创作的时候,语言像诗一样动人,请问您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吗?

我写诗吗?不,但我渴望理解宁静的真谛。曾有人问我,在当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奢侈?我认为,真正的奢侈,是拥有片刻的闲暇,去真正感受“奢侈”本身的存在。而在这个被电话与社交媒体充斥的时代,我们似乎已难以真正抽离。

 

您希望通过作品表达怎样的生活美学?是什么激发了您的灵感?

如今的生活节奏仿佛被按下快进键,任何事情都可能在“此刻”发生。然而,人类并非天生适合始终活在当下。我们需要回忆过往,也需要静坐闭目,沉思过去、展望未来,甚至只是让思绪归零,沉浸于内心的空白之中。

因此,对我而言,一个能让人驻足、放松、哪怕只享受十分钟纯粹安宁的空间,便是激发设计灵感的关键触点。

若论影响我最深的源泉,无疑是建筑——那是我深入研习多年、伴随我成长的艺术形式。它塑造了我的审美视角,也奠定了我的创作根基。

当然,灵感从不拘泥于形式,它可以来自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事实上,我的大脑几乎从未停止过设计的运转。无论行走街头、环顾四周,还是通话间隙,只要有任何细节触动我的心弦,便会悄然留存于脑海深处。也许数月之后,它将以某种全新的创意重新浮现。例如,眼前这花瓶上树叶投下的斑驳光影,令我深深着迷。那是一种微妙的美感,或许可以化作一块织物的纹理,一盏灯罩的轮廓,或是一件家具的灵感来源。那一刻,我在心中为它按下快门,将画面定格。如果我能构想它,那么——是的,它就存在了。

 

您一直致力于生态可持续建筑领域,在家具设计中您是如何践行可持续理念的?能否谈谈这些原则在 Joel 系列中的体现?比如我们注意到像 Joel 床、Kenobi 餐桌和 Lynn 餐椅这样的设计。这些作品透露出您对于当代设计的哪些思考?

在家具设计中,我认为可持续性应从两个维度加以考量。首先,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使用来源可追溯、环保无害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符合生态标准,更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负担。

其次,对我而言,真正的可持续性还体现在产品的“情感寿命”上。如果我们能够创造出令人珍视、愿意长期保留的家具,那便是另一种更为深远的可持续表达。这虽非我们能完全掌控的结果,却是一种理想的设计追求。毕竟,相较于短暂流行的潮流产品,我更倾向于打造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不易被厌倦的作品。

此外,还有一个我此前未曾深入思考、却同样重要的第三要素——即当一件家具的生命走到尽头时,它是否具备高效的可拆卸性,以便将布料、塑料、木材等不同材质分别回收再利用。这种“可拆解设计”,是实现真正可持续循环的关键环节。

以Joel 系列为例,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展现。我们所使用的每一种材料都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其来源透明、合规,并符合当前所有环保法规。这是可持续的第一步。而第二步,则是希望人们愿意长久地保留这些作品。我始终相信,好的设计不应让人轻易厌倦,而是能在岁月流转中持续散发魅力。

比如Kenobi桌子,它不仅仅是一件功能性家具,更是一件可以自由移动、灵活组合的艺术装置。当我们谈到大型圆桌时,一个旋转托盘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这张桌子的设计初衷,是营造一种强烈的中心感——它如同房间的心脏,成为整个空间的视觉焦点。中央圆形托盘与整体造型相呼应,强化了围绕式布局的仪式感。

桌面厚度达到60毫米,沉稳厚重,仿佛缓缓压入四条桌腿之中,形成一种微妙的融合感。连接处的设计尤为精妙,当你注视它时,会感受到一种类似皮肤受压时的轻微凹陷与曲线变化,正是这种细节赋予了桌子以生命力和张力。

我喜欢这样的处理方式,因为它象征着围坐于桌旁的各种可能——无论是温馨的家庭聚餐,还是略带紧张的对话,这张桌子都在无声地提醒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次交流,都蕴含着无限的情感张力与未知变数。

 

Turri致力于诠释“现代奢华”的概念。在您看来,“现代奢华”的定义是什么?您如何在您的作品体现这一理念?

在我看来,现代奢华是一种对家具的深度诠释方式——它强调表现力,而非拘泥于极端纯粹的几何形态或那些几乎难以察觉的微小细节。真正的奢华在于视觉上的强烈表达,它并非刻意张扬,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张力。

这正是我之前谈及“体积”与“厚度”的原因。这些元素能够唤起观者的共鸣,仿佛在无声地诉说,却又不喧哗、不张扬。当代奢华所承载的感知价值,不仅限于视觉享受,更应延伸至触觉体验。我们不应只依赖双眼去感受美,而应调动全身感官去体会材质的温度与质感。尽管我们在布料与材料上投入了大量研究,但它们只是整体概念的一半,另一半则必须由情感与表现力来完成。

正如印象派绘画中色彩与笔触的运用,那种自由而富有情绪的表现方式,赋予作品以深度与生命力。它不是静止的,而是充满对话感的,能激发观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回响。

 

这是Joel 系列首次在中国亮相。请问您对中国市场有哪些印象或见解?

谈到中国,我认为这个市场始终处于不断演进之中,并展现出对国内外新事物的高度开放性。如今的中国市场正日趋成熟,已超越了“唯新为美”的阶段。这种转变是积极的,也意味着一个更具审美深度与文化自觉的消费环境正在形成。

我隐约感受到,在一些大城市中,消费者的品味正在悄然进化。他们开始对设计背后的理念、故事和情感产生兴趣,像我们此刻进行的这场对话,正是他们逐渐关注的方向之一。

举例来说,真正打动人心的设计会赋予每一件作品以深度。毕竟,当你购置一件家具或一盏灯具时,或许最初是为了展示自我品位,这是一种选择。但归根结底,你终究要生活在那个空间里。即使无人在场,你也必须真心喜爱它。而若要真正喜欢它,就必须理解自己为何被它吸引、为何选择它。我认为,这才是我们当下最应聚焦的核心。

当然,当朋友来访,称赞你的居所时,那份小小的自豪感也是美好的。但我的观点是,未来的趋势应当有所转变——即从“因炫耀而买”转向“因热爱而选”,然后用心打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设计的热情,从来不只是灵感的闪现,它融合了多种技能、理念、工具与技术,最终汇聚成一种具有全球视野的创作语言。

 

您对设计的热情涵盖了多种领域和主题,并将技能、理念、工具和技术融合在一起,以构建全球设计愿景。目前,哪些领域或主题最令您感兴趣?

当下最令我着迷的议题,是关于室内设计所能承载的更深层意义。在我看来,这一领域虽已高度发展,作品繁多且风格趋同,整体水准已然不低。因此,一味追求独特性或新材料,并非通往突破的最佳路径。

我真正感兴趣的,是营造一种完整的环境氛围——无论是为一件家具、一个房间,还是一整栋建筑,关键在于整体的和谐统一。对我而言,“协调一致”意味着两个层面的体验:

第一层是视觉上的吸引力。当你步入或望向这个空间时,光线与阴影交织、比例与色彩交融,唤起你的驻足与凝视,让你产生“我想停留于此”的冲动;第二层则是身体上的舒适感。这种舒适可能源于外界炎热而室内清凉,也可能来自一张恰到好处的扶手椅,或一扇恰好框住你熟悉风景的窗户——那未必是湖光山色的绝景,而是你自己用钟爱之物构筑的生活图景。它们承载着你的记忆与情感,是你愿意沉浸其中的私密世界。

这并非某一种材质、某一盏灯或某一件家具的功劳,它不是单一元素的呈现,而是一种整体性的设计理念,一种融合了情感、记忆与空间的语言。它不是一个物件,而是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