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重阳节时“兔肝生”

重阳节时“兔肝生”

十月 11, 2021

游牧民族生吃鲜肉的习惯曾经对传统中国发生过影响,在很长时期中,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很喜欢生肉丝和生肝肚丝拌成的“沙拉”,在辽代甚至变成了重阳节的一项特定内容。
撰文:孟晖   编辑:何敏

据《西京杂记》讲,早在汉高祖时,皇宫中便很重视重阳节了。从汉代起,这个重要的节日逐渐形成丰富多彩的风俗,人们不仅要举家登高,而且还要举办隆重的宴会,饮菊花酒,吃谐音“高”的花糕。

契丹人在建立辽国(公元916-1125年)之后,接受中原风俗,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也过重阳节,不过给这个节日染上了游牧民族的色彩。

契丹人的重九筵走的是胡汉混搭风,按照汉朝以来的风俗喝菊花酒,同时把才打得的猎物当场做成美味。时值初秋,正是野兔初肥的时节,于是,在辽代,多添了一项新风俗,那就是重阳节当天讲究吃兔肉。其中有一道特别受推崇的重点菜“兔肝切生”,是把生兔肝切成丝,与生兔肉丝一起摆盘,然后用鹿舌酱作为调味料。

辽李赞华《番骑图》局部(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鹿舌酱在今天听来很新奇,根据古籍相关记载推测,大致做法为:把生鹿舌与酒曲、小豆曲、红豆以及川椒、甘草、葱白等多种香辛调料放在一起,再浇入糯米酒拌匀,然后装入小口缸内,封严缸口。接下来,每隔三五天开缸一次,对缸内之物加以翻动,再重新密封起来;同时,白天把缸直接放在日头下晒,夜里则放在近火灶的温暖地方,由此让酒曲与米酒发酵变酸。于是成品除了辛香之外还带有酸味,契丹人就用这种酸鹿舌与生肚丝和生肝丝拌在一起,并且吃得特别香,觉得是难得的美味。

游牧民族在生活中有大量机会食用刚刚宰杀的家畜与野味,所以形成了生食鲜肉的习惯,包括吃生肝、生肚,叫做“肝生”或“肝肚生”。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宫廷内也会吃肝生,不过一般是以羊肝作为材料:生羊肝洗净后细切,配料为生姜、萝卜、香菜和蓼子的细丝,然后浇上盐、醋、芥末。

北方游牧民族生吃鲜肉和鲜杂碎的习惯也传入了汉地。据《清异录》记载,北朝末年曾经出现了一道名菜“北齐武威王生羊脍”,即拌生羊肉丝,一直到隋炀帝时,都是皇宫御厨的拿手菜,随时供奉皇帝后妃。唐中宗(公元705-710年)在位的那几年,韦巨源升官为尚书令,按照当时的官场规矩,准备了一场庆祝高升的宴会“烧尾宴”,并且恭请皇帝与皇后驾临。那一场盛宴上,有一道“五生盘”,以羊、猪、牛、熊、鹿五种生肉分别细细切丝,用调味汁拌好,再盛摆在同一只大盘里。

在我们的印象中,宋朝是一个特别文雅细腻的时代,然而,因为与辽金并峙,宋人也受到北方游牧生活的影响,甚至接受了吃生肝生肚这种粗犷的习惯。因为肝、肚都讲究切得特别细,犹如玉工镂花一般,所以宋人给这道奇特的菜肴取了一个更为精致的名称,叫“生肝镂”。有一家姓曹的餐厅还把生肝镂与汉地美味“水晶脍”结合,创造出一道名菜“曹家生红”。

所谓水晶脍,是将鱼鳞在水中熬出胶液,然后冷凝成冻,再切细丝。而曹家生红则将生羊腿肉的细丝、生羊肚丝与水晶脍混在一起,加入糟姜、生萝卜丝、嫩韭菜、香菜,再添少量奶酥,然后浇芥末,喜欢酸味的,则可以醋、酱、花椒末、姜、胡椒、盐、糖调成的味汁作为浇头。

及至明代,重阳节时品尝兔肉的节俗仍然延续着,不过,吃生肉的风气已经消失,兔肴一律烹熟再上桌。皇宫中的节日当天,皇帝会率后妃登上御苑里的小山,在那里摆开宴席,就着菊花酒,共啖“迎霜麻辣兔”。

| 孟晖:专栏作家,著有《中原女子服饰史稿》、长篇小说《盂兰变》及随笔集《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menggr@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