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浅谈古董珠宝

浅谈古董珠宝

十月 21, 2021

什么是古董?什么样的珠宝才能算得上古董珠宝?古董珠宝是我特别热爱的一个话题,这不仅因为我拥有一家自己的古董珠宝店,而且还在于这似乎是一个没有人说得明白的概念。
撰文:丁之向   编辑:佩妮   图片提供:部分珠宝品牌、拍卖行

在过去20多年中,我一直在关注、购买古董珠宝,也一直在请教业内专家和学者,只是从来没有得到过清晰的、令我满意的答案。事实上,古董珠宝指的是早已不再生产、销售的历史款式。如果想要,只能在拍卖行、古董珠宝行或玩家、藏家手中搜寻。

中文很难区别古董珠宝中vintage和antique的区别,因此都直呼为“古董”。其实,行家会把上世纪20年代之前的珠宝称为antique古董珠宝,包括乔治时代、维多利亚时代、新兴艺术时代和爱德华时代的珠宝。20年代之后的称为vintage古董珠宝,包括装饰艺术及以后的各种流派。虽已停产,但产于近25年内的珠宝,一般称为contemporary当代珠宝。真正的珠宝玩家或藏家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antique和vintage两个区域。不过,玩转古董珠宝的前提,是要熟知珠宝发展史以及对行业产生影响的重要节点。

行家通常会把上世纪20年代之前的珠宝称为“antique”古董珠宝,包括乔治时代、维多利亚时代、新兴艺术时代和爱德华时代的珠宝。

温莎公爵夫人佩戴卡地亚“围兜”项链,Château de Versailles晚宴,1953年Photo © AGIP /Bridgeman Images

18世纪中期唤醒了人们对古典主义的敬仰,带有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或神话的雕像饰品很受追捧,而火山石、珍珠母贝、玉髓、玛瑙、海螺壳也被广泛接受。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中产阶级的壮大催生了外观优美但价格合适的半宝石珠宝热,珍珠、水晶、石榴石、橄榄石、蛋白石都占据市场一角。1867年南非发现大储量的钻石矿,19世纪70年代全球银产量井喷,使中低价位的珠宝也能带有钻石的光彩。电灯的普及催生了市场对钻石的需求,蒂芙尼(Tiffany&Co.)把握住了时机,研发了众多能让钻石更加璀璨的切割方法。1922年,图坦卡蒙的陵墓之门打开了人们对古埃及的神往之心,埃及复兴再次席卷全球,彩色陶瓷、珐琅和宝石镶嵌的圣甲虫、飞蛾、壁画、图腾出现在各种珠宝首饰上。

宝诗龙K金配钻石别针,约1960年代,成交价:32,760港元,图片由富艺斯提供

这是一个唯美的时代,顾客们首次拿起放大镜,对着灯光审视珠宝的每一个细节。蒂芙尼把对钻石切割的心得拓展到彩色宝石中,镶嵌的技术也日趋规范,爪镶取代了以往的包边镶,晋升为主流。轨道式、网格式、托架式,各种隐蔽底托的镶嵌手法层出不穷。1933年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把轨道式和网格式相结合,申请了“神秘镶嵌”的专利。自上世纪30年代起,由于通信的进步、媒体的成熟,人们开始关注名人的穿戴。

蒂芙尼Schlumberger®系列铂金及18K黄金镶嵌钻石及蓝宝石“海洋之花”胸针,来自蒂芙尼古董珍藏库,1956年

梵克雅宝典藏Ludo Hexagone手镯作品记录卡,1937年

卡地亚(Cartier)敏捷地抓住了这一变化,把一系列贞·杜桑(Jeanne Toussaint)设计的动物造型珠宝融合在项链、耳环和手镯中,以“温莎公爵的珠宝”之名推向市场;宝诗龙(Boucheron)、梵克雅宝、蒂芙尼也借助电影明星的影响,营造令人向往的气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十年是全球珠宝市场重新洗牌的过程,一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品牌从此销声匿迹,生存下来的都是行业中的强者。

伊丽莎白·泰勒佩戴蒂芙尼Schlumberger®系列铂金及18K黄金镶嵌钻石及蓝宝石“海洋之花”胸针

拍卖市场的强势介入始于上世纪90年代。奢侈品经典设计风格的再度走红,令玩家和收藏家大举进军高级珠宝市场。1930年,小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为妻子买下一枚胸针,中央是一颗硕大的祖母绿,重达18.04克拉。后来由戴维·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继承,并委托Raymond Yard重新镶嵌为一枚戒指。2017年夏天,洛克菲勒祖母绿在佳士得上拍,最后由品牌海瑞温斯顿(Harry Winston)以5,511,500美元的价格投得,以每克拉价格305,500美元创下了祖母绿每克拉单价的世界拍卖纪录。

洛克菲勒-温斯顿祖母绿戒指

玉石、翡翠在中国“关门称大王”逾千年,直到上世纪初的新兴艺术和20年代的装饰艺术在欧洲盛行,使得欧洲的珠宝商们开始放眼海外,关注亚洲的珠宝产品和风格,并逐步将一些流入欧洲的早期中国玉石、翡翠制品拆散分割后重组入自己的设计中,用这种手法制成的珠宝及物件在卡地亚、宝诗龙等品牌的作品中都不少见。2014年,卡地亚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744万美元的价格买回了自己在1933年打造的一条天然翡翠项链,打破了翡翠首饰的世界拍卖纪录。就是这条著名的翡翠珠粒项链,1988年曾以200万美元拍卖出售,到了1994年又在香港以3,276万港元成交。价格的变化反映了国际市场对翡翠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的变迁。

卡地亚翡翠玉珠项链,1934年卡地亚巴黎特别定制

这件被誉为拍卖史上最昂贵的翡翠首饰,由27颗天然翡翠珠子组成,长度约53厘米,是名媛芭芭拉·赫顿(Barbara Hutton)的父亲于1932年特别为她在卡地亚定制的结婚礼物。这条项链的翡翠珠直径约15.4-19.2毫米,据推测原件应该来自晚清宫廷,而且其中的翡翠珠粒或许多出一倍有余。原件于20世纪初流到欧洲,后被按照当地习俗重新组合串珠,最终落入卡地亚之手时仅剩27颗,依然不妨碍它成就翡翠的传奇。

芭芭拉·赫顿佩戴翡翠玉珠项链@Paul Popper/Popperfoto/Getty Images

| 丁之向
国际知名腕表专业杂志《Chronos手表》中文版主编,著名腕表珠宝收藏家和资深腕表评论家,担任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FHH)文化理事。古董珠宝店“友集”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