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传说中的“甘露”可能就在你的身边

传说中的“甘露”可能就在你的身边

甘露, 古代
十一月 21, 2017

孟晖  专栏作家,著有《中原女子服饰史稿》、长篇小说《盂兰变》及随笔集《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 (menggr@vip.sina.com


你在阅读时、生活中,一定不止一次见到“甘露” 二字。也许,你亲眼见过这一造化的美妙作品, 只是不知道甘露就在你面前而已。
至品生活   撰文:孟晖   编辑:陆利华

〔清〕陈枚绘《养正图》局部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甘露”一词仅仅用于美好的比喻。然而,甘露其实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气象成品,世界各地都有。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因为自然环境良好,甘露很普遍,甚至产生了相关的节日。

        夜间,随着温度下降,空气中的一部分水汽会析出,附着在植物叶面等表面,凝结成水滴,这就是露水。如果温度继续下降到0℃以下,这些露滴便会冻结成白色的冰珠,现代气象学称之为“冻露”,而这便是传统文献中所言的甘露。不过,古人迷信地认为,甘露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天地万物的精华,具有各种神奇的保健功能,于是,把一颗颗甘露采摘下来加以收集,就成了无数神奇往事中的一桩。在汉代“吉云五色露”神话故事中,东方朔告诉汉武帝,有个叫“吉云”的遥远地方,那里一旦将有吉祥如意之事发生,就会弥漫着五彩的云气,这些云气缭绕在草丛与树林之间,在草叶、树叶上形成五彩的甘露。随后,他去吉云采集到了黑、黄、蓝三种甘露,将之装在玻璃容器里,献给汉武帝。这位西汉天子把甘露遍赐群臣,结果奇迹发生了,凡是吃了吉云甘露的人,上岁数的变年轻,有疾病的立即痊愈。

        南北朝时,则有一个流行故事:有人在农历八月初一这天进山采药,碰到一位神秘的童子用五彩囊承接柏叶上的露珠,收集了满满一袋。神奇的是,这些露珠均为凝结的固体,是一颗颗晶莹的珠子,即冻露,是被尊称为“赤松先生”的修仙道人用于养护双目的。

        实际上,南北朝时有个独特的习俗,每年临近农历八月的时候,女子们都会制作“眼明囊”,要保证家中人手一袋,此外还要多备一些用于馈赠亲友,这些小袋务求华美,甚至会贴上金箔、饰以珠宝。到了八月初一的凌晨,大家都要拿着眼明囊到草木茂盛的地方,采摘叶头草尖上的甘露,即冻露珠,然后用这些晶莹透明的冰珠擦眼皮,认为这样可以保养双眼,增强眼力,防止视力退化。推测起来,在南北朝时期,自然环境尚未遭到破坏,无论城镇还是村落,周边均为森林或草地环绕,大致在七月底、八月初,天气渐凉,于是便会在清晨出现冻露,由此诞生了“八月旦”(八月初一)采甘露以明目的雅俗。

        八月旦的甘露节在那时是个很盛大的节日,女子们在制作供大家盛放甘露的囊袋之余,还要以剩余的碎料缝制一些指甲大小的袖珍眼明囊,挂在钗头,形成应节饰品。因此,每年的八月初一,女子们的乌髻畔都有一只只珠明金烁的小囊袋,夹杂在步摇钿花中,昭告季节转换、秋天来临。

        另外,传统中有一种看法,认为甘露是“瑞应”之一,如果帝王施行仁政,“则甘露降其草木”,所以历代天子连同臣民都很重视甘露的出现,由此引发各种有趣的事迹,包括皇帝指挥大臣一起观赏和采摘甘露。《后汉书》就记载,汉明帝到原陵祭祀先人,当天陵园的树木上出现了甘露,他就下令百官一起摘露,作为珍贵而罕见的祭品献到神位之前。

        明代洪武五年十月十一日,南京皇宫的宫苑内,甘露出现在松树上。那天上午正好要祭享太庙,太祖朱元璋就命令太监采摘甘露,像汉明帝一样,将之进献给祖先。到了中午,他又把摘得的甘露让群臣传看,以此证明他的德政受到了上天的肯定,并且给百官放假一天作为庆祝。同一天,钟山也出现了甘露,这下朱元璋开心之极,特意带着群臣前往钟山观看那祥瑞之兆,大臣们纷纷攀登林崖,采摘甘露,作为无价的神药带回家,甚至当场放在嘴里品尝。就这样,朱元璋和他的大臣们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郊游。

        相较一千年前,如今,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冻露之象变稀少了,但也并未完全消失。所以,当你外出旅行,如果在山野间见到晶晶冻露,一定要珍视,因为你看到传说中的甘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