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首页《一切皆有可能》,爱、失去与希望共存的人物肖像写作

《一切皆有可能》,爱、失去与希望共存的人物肖像写作

小说, 一切皆有可能
十一月 29, 2017

至品生活   编辑:毛菊丹

《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是普利策小说奖得主伊丽莎白· 斯特劳特(Elizabeth Strout)的又一新作,作为2016年备受关注的作品《我的名字叫露西· 巴顿》的续集,这部小说讲述了在离家17年之后回到家乡的主人公露西的所见所闻,和在她生命中出现过并产生过重要意义的每一个人的故事。作者斯特劳特也凭借该作品入围今年的布克文学奖。

为何英国人的相互信任度比日本人低?为何美国少女怀孕率比法国高?为何瑞典人比澳大利亚人更瘦?……一切社会问题,都指向社会公平与收入分配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理查德·威尔金森(Richard Wilkinson) 和凯特· 皮克特(Kate Pickett)两位作者在《公平之怒》(The Spirit Level)中以大量精确的统计学实据,展现了不平等对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相互信任度、寿命、精神疾病、犯罪率、社会流动性、教育等方面造成的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于2011年为鬼才设计师亚历山大· 麦昆(Alexander McQueen)举办了回顾展,盛况空前。这本书《亚历山大· 麦昆:野性之美》是该展览的同名图录,以时尚摄影师瑟尔韦· 松德斯伯(Sølve Sundsbø)拍摄的百余幅精美大图展现麦昆的标志性作品,探寻其中既传统又具颠覆性的精湛工艺,和它们承载的故事、历史与文化。